白洋淀芦苇再现寸苇寸金 小土鸡变成金凤凰
2007年05月16日 10:14
中新河北网保定5月16日电 以“芦苇之乡”闻名的白洋淀,随着时代的变迁,苇编在基建、运输、仓储、家居中的作用大为削弱,“金圈头、银淀头、铁打的采蒲台”称号也已远离人们的记忆。
为更好的实现芦苇自身价值,带动水区群众致富,安新县大胆尝试,趟出了一条生态、经济、旅游效益三赢的新路子,白洋淀芦苇变得越来越金贵。
自净环境美家园白洋淀芦苇画
“芦苇浑身都是宝,苇根可以人药、苇秆用于编织、苇叶可以包粽子、还可以造纸,最重要的是能够净化污水。”在白洋淀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张四海介绍,白洋淀拥有12万亩苇田,年产芦苇7.5万吨,是净化污水的天然植物。据环保部门测算,每300亩芦苇湿地可以处理万吨“中水” (指含氮、磷等有害物质的水),而且芦苇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吐出人们须臾不可离的新鲜空气。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来大批天鹅、大雁等水鸟栖息白洋淀。
为最大限度的发挥芦苇湿地污水处理功能,安新县谋划实施了白洋淀芦苇湿地污水处理工程,运用白洋淀西部大面积的天然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处理县城污水处理厂的二级排放水,为白洋淀补充洁净水源。
白洋淀出口箔趟出致富路
大淀头村是纯水区村,村民大多以捕捞和编织业为生。为引导村民脱贫致富,该村及时捕捉到出口箔有良好市场,便原 价赊给群众绳子、竹竿等原材料,鼓励村民打出口箔,并对没钱买苇的打箔户,先提供500—1000元的买苇款,无偿为群众垫支。还千方百计与县、镇供销社联系,在村里设立苇箔收购站,解除村民销售后顾之忧。
“打出口箔比织席强多了,除了村里的支持,价格也翻了好几番,老百姓都乐着呢!”良好的政策,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全村近1/4的住户都改打出口箔,大多都走上了致富道路。赵三江就是凭借打出口箔年收入2万多元,不仅还清了以前的欠款,小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据了解,安新县仅大淀头村就年产出口箔20多万块,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村民仅此一项就收入100多万元。
芦苇画成就大产业
“都说白洋淀的芦苇工艺画别具特色,等回家时一定买上两块。”几乎所有来白洋淀的游客都对具有浓郁水乡特色的芦苇工艺画产生浓厚兴趣。
苇编工艺画是安新县传统的手工艺品,经分类、剖割、压平、雕刻、剪贴、编织等十多种工序制作而成。以芦苇特有的颜色、光泽,纹理来展现诸如张网捕鱼、驱舟放鸭等水乡风情,具有天然材质美。以芦苇为材料的苇编工艺画因其画面本色天然、色泽朴素淡雅、加工考究精美、风格独树一帜而倍受八方游客青睐,成为白洋淀观光的首选纪念品。
过去,苇编工艺画存在作坊式生产和家族式管理的弱点,生产效率低下,管理方式落后,十几年来始终没有发展成为大的产业。为改变这一现状,适应市场需求,安新县加快苇编工艺画的开发力度,将寨南苇编工艺厂改制为白洋淀苇编艺术有限公司,并带动产生了一批苇编工艺厂和苇编工艺大师,苇编工艺品产量逐年攀升。目前,苇编工艺画产量达到二十万多幅,产品远销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及国家部分重点旅游区设有销售网点,叫响了工艺画品牌。(完)
有这方面需求的朋友可以联系张经理:13803288215,13803288215,15830908488。相关链接:白洋淀芦苇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陈晓轻 曹金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