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淀边春歌
潇潇春雨柳垂枝,戏水鸭群枝下啼。
往返牧舟轻荡桨,波摇影动苇芽萋。
注:牧舟,即放牧鸭群的小舟。诗中把春雨、鸭群、牧舟、芦苇、柳枝融汇一景,好一派勃勃生机。
春 望
十里长堤野草新,花开日暖沁人心。
冰天雪地无踪迹,柳绿桃红处处春。
白洋淀春光
清清碧水荡白洋,野鸭群群逐水翔。
鱼虾潜底初活跃,点点渔舟淀上忙。
注:上世纪五十年代,白洋淀水域宽阔,春秋两季常是野鸭、雁群的栖息之地.它们在水上群起群落,诗人观察事物细腻,用“逐水翔”描画了这一生动场景。
步长堤
春雨过,无纤尘,淀边清新。
漫步在,十里堤,柳绿轻阴。
道两旁,野花开,吐散芬芳。
大淀里,打鱼人,捕银捞金。
注:十里堤,文革期间,村民响应中央大上粮食的号召,围堤造田所筑。它把郭里口与陆地连接起来,连绵十余里,故称十里堤。步长堤,即指此堤。大淀,指郭里口村北烧车淀,俗称大淀,是清代康熙、乾隆两个皇帝常来打水围的地方。村东修有行宫,传说乾隆皇帝曾亲封大淀:“日出斗金”故诗中有捕银捞金之说。
|
|
渔家乐
苇锥锥,立水中,呼唤春风。
白洋淀,冰解冻,春水融融。
打鱼人,船下水,撒网层层。
捕上来,大鲤鱼,六斤多重。
全家人,笑盈盈,今春好景。
小娇娃,手足舞,蹦跳欢声:
“大鲤鱼,装火车,送给北京。”
注:“三、三、四”句法,多见于戏剧唱词。诗人灵活、流畅地运用之。深刻描绘出打鱼人在春天喜获“丰收”时全家人的高兴场景。
芦滩仙鹤
雪白一仙鹤,飘飘滩上落。
屏芦长足立,寻视水中客。
注:仙鹤,鹤的一种,为白洋淀常见的水禽,当地人称“长脖子老等”,即在水边等候捕食水中的鱼类。
咏 荷
楚楚芙蓉面,亭亭翡翠衣。
盛开荷花淀,香送十里堤。
注:古今咏荷诗很多,而这首诗中,赞美荷花别开生面。
傍 晚
素娥上东天,红日落西山。
堤岸独闲步,远看村舍烟。
注:这首诗似写诗人自己傍晚村外散步所见。 |
|
黄昏月
新月西天挂,弯弯似银钩。
何人将索练,系在天上头。
注:常说初三月亮一条线,这里把新月比作银钩,诗思高雅。
落 日
绿苇茫茫落日红,犹如瀚海日出东。
一天照射精疲惫,留下彩虹夕阳情。
呼晓日
金色雄鸡仰首啼,高呼晓日莫来迟。
请君普照神州地,早给人间送暖宜。
小院桃
小院素桃今又开,几株新杏去年栽。
院门上锁无人进,却有蜂蝶过墙来。
晓 歌
夜色蒙蒙天未明,雄鸡催唱睡中醒。
农家夫妇轻声起,恐扰学儿等晓钟。
注:这是描写农村在深秋季节,由于活忙起得很早,但又恐惊扰上学的孩子,故悄悄起来做饭,等待学校的钟声。
晚 景
红色晚霞饰蓝天,高楼绿树参差连。
黄昏村畔风光好,桥上归车驰正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