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除了水多就是芦苇多,白洋淀人离不开船离不开水更离不开芦苇。
有一句流传至今的谚语:"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一寸金。"道出了芦苇的价值,也道出了白洋淀的芦苇确实养着方圆几百里的水乡人。
水乡人祖祖辈辈依靠着芦苇过生活,祖一辈父一辈的在她的庇护下繁衍生息,才有了水乡独特的风貌和水乡人平静的日子。

初春时节芦苇钻了出来,是那种有节的芦笋,尖而细,嫩绿里透着淡紫,密密麻麻的将黑土覆盖上一层淡绿的纱,白鹅戏绿水,小船泛清波,红日秀彩云,一行大雁风筝似的飘飘远行,几粒人影点缀其间成就了白洋淀的春景图。水乡人都知道芦笋是好吃的菜肴,或清炒或凉拌鲜嫩无比,但是水乡人知道珍惜知道一棵芦笋的大价值,所以宁愿舍弃这特别的口福舍不得吃一根,那是对芦苇的大敬重!
等到芦苇们长出叶来拔出节来,白洋淀就有了另一番美景,朗日下淀水泛着晶亮的银花,亮的刺眼,亮的叫人怀疑是不是苇边真的堆满了白花花的银元,叫人羡慕着水乡人的富足不由地心生嫉妒,嫉妒天地的偏爱嫉妒日月星辰的垂青,怎么就该水乡人独享这美丽的丰饶呢!呱呱鸡开始在苇丛中坐窝了,随着芦苇们沙啦啦沙啦啦的摇摆,唧唧呱儿、呱儿呱儿叽地为芦苇唱着通俗的歌,伴着舟棹的呀伊更显出芦苇的秀美。初秋时节,端午节诱着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水乡来擗(pi3声)苇叶,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飘出了粽子的浓浓的香味,平平淡淡的日子里透出了寻常人家对古人的悼念和切切的深情!
芦苇到了开花的时节,芦花以她特别的颜色叫人联想起长者满头的银发,这芦花迎着暮秋的凉风告诉人们自己的成熟和老练,也是以独特的方式表白着自己对水乡人的又一番心情!芦苇渐渐的涂上了一层黄漆,这漆黄上泛着一层银白,芦花的缨子飘飘洒洒似瑞雪纷飞。芦花的心情诉说着芦苇的真诚,当季节即将把白洋淀冻成一块的时候,水乡人棹着小船小船上撂着苇镰,摇啊摇,摇到苇丛边抡起了苇镰,割倒的芦苇捆成个,垛在小船上,那小船拱着浪花滑向自己的家。
冬天的水乡人显得格外的忙,收了逮鱼的家什专心致志的摆弄芦苇,头苇叶,压苇杆,织席,打箔,精选上等的芦苇卖个特好的价,被艺人买回去制成苇帘、苇编、芦苇画,成了驰名中外的工艺品。芦苇的下脚料和苇叶是造纸的上好原料,据说造出来的纸有着特别的大用处。芦根呢?芦根是一味中药。但水乡人宁可艰难着自己的日子也不愿让人挖芦根,那根连着水乡人心,水乡人都懂,那根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血脉,连结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特别重要的是人不能没有根,没有根就等于忘了本也等于丧了良心!